智能写作-SCI英文论文的科学写作方法

编辑:pitaya02        日期:2020-09-22

从事科学研究5年来,鸟无声地写了10篇文章,发了 ACS Nano和 Carbon,还灌水了 Materials Letters,心满意足,下面只是我个人写 SCI论文的一些体会和体会,当然代表不了任何一个机构,对你有益无益,全凭缘分。

先说清楚一点,做科学研究包括了想办法、做实验、写论文,这三者之间是一个递进关系,最后一篇论文的产出,往往是衡量你的科学研究是否牛的标准,所以说到论文写作,我觉得还是得从第一篇说起。

首先,想一想,千万不要指望你的导师,每天晚上都会联系你,为你服务,给你送上艾迪亚,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目标明确”的“小导师”,以及一些受“帽子”束缚的大人物。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点子呢?实际上我也很好奇,大牛们的想法是怎么来的,看到人家的文章 AM, AEM卡卡发了,好羡慕啊,以前有一个在国外多年的海归导师教我说,他只是保持一个好习惯,过一阵子就会去刷 Nature, Science系列的文章,关注与自己相关的领域的重大进步,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调整,这将是一篇好文章。分析一下,很多文章的发表规律其实也是这样的,比如我们做锂离子电池相关的,斯坦福的崔屹教授很多文章都是在这方面做的。当然,这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假如是真的想灌水而已,那么一定要抓住一个“新”字,不要考虑这种材料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只要理论上可行就行,比如现在锂电负极材料的神秘金属氧化物,硫化物负极材料等等,居然现在还有把稀有金属氧化物(燃料电池才舍得用的高价玩意)当作负极材料,谁能站出来告诉我这些玩意有什么用,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文章。还记得我去找工作的时候,下面的那些研发工程师在向别人介绍我硫化物方面的工作时,都在打盹。要牢记一点,多读文献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想要水水毕业还是精忠报国,都不必通读全文,摘要、图画,抓住重点,记录亮点,积累多,再创作(记住,别人的文章可以发出来,一定有亮点)。另外一点就是,注重学科的交叉,没事的时候不要总抱着自己的研究方向,专注于其他方向的发展,有时也会有不错的收获。在锂电负极领域,常常为了解决导电性,体积膨胀等问题,往往采用碳的复合,主要是碳的选择,为了实现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生物质材料常常被利用,在春天,哎哟,北京刮起了杨絮,扑我一口,你就会发现,这东西很轻,很轻,心里想,没准的是空心管,没准的是 SEM,果然,清洁,碳化,水热法,一个二维纳米片生在碳管的表层上,复合材料就得到了,电化学性能一试,就凑了一张。

二、做实验,请记住,做实验前,一定要有一套简单的程序,把自己所想像的方法优势列出来,当然我们不是大牛,很多时候,实验做出来,与想像的会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以前我们组里有个师姐,文文弱,平时也看着她怎么做实验,最后人家三年半,一篇 ML三篇 EA,一篇 JMCA,就毕业了,这是人家搞思想的好办法,事半功倍。许多人实验很卖力,动手能力总是受到老师的夸耀,却无法写出论文。因为很多实验都是在浪费精力,永远不要相信“失败才是成功之母”,没有计划的实验最后只能得到“老母鸡”。作实验,个人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做比较合适,因为你可以观察,记录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当实验中出现问题,你可以去找原因,而不是本科生做,博士生写,很多时候问题都出在本科生不够细心上。又是实验推进很重要,一般实验室只会有一些普通的仪器, CV,循环倍率,阻抗等测试,当发现效果不错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做材料特性测试,等等,千万不要等到写文章的时候再去补。另外,不要把你的硕士或博士生涯都塞满了实验,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时间肯定会对你有所补偿。划清界限,首先通过预习阅读文献和预习实验,设计看点,设计实验,然后做实验,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后期文章所写的理论深度,例如,二硫化钼长于各种碳基,但对于如何长于它,没有人研究过,只是互相引用敷衍过,在原子层面没有深入过,这是不够的,后来解析可能是C-O-Mo,C-Mo或C-N-Mo等等。

再次,写论文,最终要等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好吧,我目前的水平,只能做到“写论文,就是圆故事,怎么才能让它有头有尾,有道理”。像我以前的指导老师所建议的那样,她所建议的是完成一次测试结果,然后就可以写出这一段的对应词,二三百字,十幅图对应词2000-3000字,论文的 discussion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调整这些图的顺序,文字流畅,使故事更有吸引力。例如,我们做材料时,往往形貌会更重要,好的形貌往往是放在第一张大图中。事实上,写论文主要还是 introduction,一段背景介绍,一段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案,一段你的不足之处,一段你采用的方法取得的效果(这是你的亮点,也是审稿人喜欢关注的地方)。这里有更多的重点,你可以把重点放在 introduction上。所谓“标题”,就是在你的 Abstract中对亮点的简化,比如,在循环性能上突出,在倍率性能上突出,即high-performance,这一碳层可以同时提高电子导率和缓冲体积膨胀,也就是multi-function,其他人通过几个步骤来获取合成物,而你一步就做到了,比如one-pot或one-step。人们认为,一篇文章的好坏,可能会决定编辑是否要送审。老实说,我觉得模仿很重要,现在我写论文,一般还是要十多篇文章同时开,取长补短,相对于以前的进步,现在的我会根据参考资料重新加工,更加完美。若不是高人一等,还是推荐这个方法。别提了,我们讨论的是一篇普通的 SCI论文,如果做的是 nature级别的成果,那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另外,我认为可以将论文写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的准备阶段、中期的磨牙期和后期的煎熬期。预习阶段,即收集文献、参考资料等撰写 introduction部分,我喜欢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综述,或欧美人写的牛文,其实同一套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有那么多,只是每个人用的方法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关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描述的,学习人家的句式和词汇(毕竟人家是母语,或者是可以花钱润色的),当然,习惯于自然,再多写几篇,自己也能摸出规律。牢记文章所引用的文献,都是潜在的审稿人,文章中对任何引用的评论,必须中肯地给予赞扬。中段磨牙阶段,先给自己打预防针,写文章从来就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千万不要抱着一遍又一遍的心态,否则人生会狠狠地打击你,我的第一篇论文从第一年七月写到第二年四月,有时还会回头看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心里就会想“什么玩意”,一篇好的论文就是在不断地修改,一步一步上升,大家都说“耐性强的人才适合搞科学”,我觉得写论文也完全适合你们。当然,时间可能会很长,但这不是给自己一个拖延的借口,写文章的阶段一定要催促自己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完成。晚期痛苦期,在这一阶段,你要学会发动自己和师兄师姐师妹之间的感情,你文章中的这么多合作者,是给你修改用的啊,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经常会发现不同的问题,有助于文章的进一步提升,千万不要小看别人的修改,你觉得她修改得不好,那就证明你有进步了哈。最终,才能把文章送到导师手中,这是最煎熬的阶段,老师年纪大,效率慢,追求高水平,而且事情多(不像我们一心科研),所以时间也比较长,当然听说有一个课题组有钱,导师就看创新点,直接送润色机构。可是,润色只是帮你调整语言,文章还是要有料,才能顺利发表啊,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我当时催老师的时候,就是找她有事没事,也不谈文章,多走几步,她自己就会明白。

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创新点,迟迟不能进行实验,那么就试试这个,我们在实践中去创新。那时做硫化物时,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为了得到层数较少且分散的片层结构,加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做到,这是看了文献才知道的结果啊,第一个吃螃蟹的老师,居然把各种活性剂都试了一遍,阳离子,阴离子,中性,都是文章啊。说明 A+ B+ C是红烧肉, A+ B+ D是改良版红烧肉, A+ B+ E+ F是东坡红烧肉。还记得一个暑假在学校没有回家,也试了一下这个流程,反正水热嘛,咔咔七八个料一配,送到烘箱里,静候佳音,果然发现其中两个有特殊的形体,再想理论解释,其中一个做了小论文,另一个没时间做下去。请记住,每篇文章必须要有创新,一大堆数据测试结果,只能是中文报告。外形好看,表现出色,说明好,那就是牛文;外形好看,表现一般,或者外形一般,表现良好,说明好,那就是中了;外形一般,表现一般,那也就只能是中了。锂电负极的文章,为了让它更丰满,循环后的极片阻抗测试, SEM测试, GITT测试,锂离子扩散系数测试,初级性原理计算,电容占比的计算等,都慢慢加进去。对每个人来说,这也是一样,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充实,增加理论深度。

嗯,既然到了这一步,我们就来详细谈谈具体的写作技巧。一般的 SCI论文都应该包含以下几点。标题:一定要短,要准,紧扣研究主题,一定要用最少的词语突出文章的创新,可以使用一些个性化的词汇,我喜欢根据合成材料的形态来选一些新颖的core-shell,sandwich-like等类似的,你去翻翻,影响因素越大的文章,往往标题就越短。阿布斯特拉克特摘要:我的习惯是,一句话就可以让你了解当前所研究主题存在的困境,然后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类似地, in our work做了什么工作,得到了什么结果,而且由于摘要内容的限制,最后一句话是 therefore, the prepared composites希望能被广泛应用…………。Introduction前言:这一部分是介绍你所研究课题的意义,现在所存在的困境,请记住要有“目标”地引导你的研究,并突出你研究的优点和重要性,当然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做的研究都有缺点,但怎样将你的缺点“藏”起来,只突出优点,这就是一般的 SCI,所以前言中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经常需要使用一些连结词,比如 however, although, while few models are aimed, further report about…… is very limited, therefore, This gives an opportunity to, The plating necessary to等等,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we reported, therefore reported, we reported, we reported, we paported等等。

简述实验部分:这个部分应该没什么,只是简单地介绍你的实验过程,如何合成,用什么仪器测试,用什么模型等等,都可以在这个部分做简单的介绍,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会有一篇文章因为实验部分查重过多而被退回来,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一下。结果与讨论:在这里,就是需要将实验结果全部托出,将关键实验结果整理成图表和表格,挖掘其中的信息,我想图表做得漂亮会给你在审稿人面前加分,我一般只是一小部分的结果,后面会有一些讨论,例如,合成一个特别的形状,然后接着讨论这个形状如何提高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又比如,在 XPS结果中,通过分峰,得到相应的成键信息,那么其中一些形状符合实验设计,后期如何影响性能,都是可以讨论的。记住每一张图,要能说明一个核心问题,而不是为了凑出来,让实验结果堆积起来。Conclusions总结: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应该与 Abstract相似,但是,我们在这里不需要介绍不足,只展示了好的一面,可能是一个总-分总结构, in our work, we first…………,介绍了性能,然后总-分总发展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一定要注意,有些经典的文献可以多引用,但必须保证更新后的文献。建议一定要好好按照拟投稿杂志的要求来做,作为审稿人的我,看到参考文献格式不对,心情也不好。近来, graphical abstract比较火,每个杂志几乎都有,对我来说,就算杂志不是强制性的,我也会做一个,这是附加的,设计美观而且不失逻辑。

高级版在这里,文章的理论深度很重要,有时看文献,你会发现,做负极材料,明明和你性能差不多,人家可以发 AM,你只能发 ML,怎么说呢?很多事情,特别是在当今新能源材料论文爆炸的时代,没有点高大上的测试表征,去进一步揭示微观机制,都不太好找,往高处投,打个比方,做电极材料,经常需要用循环伏安曲线来表征充放电过程,一般我们只是引用别人的文章,这个步骤发生了什么反应,那个步骤发生了什么反应,但如果用原位 XRD进行监测测试,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当你要研究的材料是新材料时,原位 XRD一定会让你感觉更好。再如现在锂金属电池的枝晶问题,表征它很麻烦,因为金属锂太活泼,不易保存,一不小心它就坏掉了,你要看看它的形状,但如果你有冷冻电镜,这是另一回事。怎样说呢,尽量提高自己的文章水平,争取通过试验手段,模拟模拟等来证明自己的理论。

总之,既然已经上了贼船,就要把贼船当作家,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善待它,一定会善待你啊。但愿自己也能进步,祝大家都能发自内心!

火龙果智能写作是全球第一款中英双语语法检查校对产品,运用火龙果智能写作技术进行错别字文本校对,除错别字校对以外,还可以对语法、标点等进行校对。

火龙果智能写作官网https://www.mypitaya.com

积极拥抱变化,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个时代


智能写作-如何轻松提高SCI英文论文写作能力?